醫療新知

線上諮詢

新太平澄清醫院、您健康的好鄰居!


這個園地分享的醫師小叮嚀,涵蓋了傷害治療,疾病預防、日常保健等,由專業醫師及治療師或護理人員,提供專業知識、醫療新觀念、用藥安全等實用資訊,與在地鄉親分享醫療新知!!


檢視詳圖

受傷、難免留疤,
就怕癒後疤痕…又醜、又麻煩!
難看的疤痕 ★外科手術補救★
常見的 【蟹足腫】、【肥厚性疤痕】
文/ 一般外科 張伍泰 醫師


愛美惜皮,皮膚出現難看甚至怪異的傷疤,任誰都很難開心!受傷留疤,小則影響美觀,大則造成心理壓力,社交活動退卻。

皮膚因切割、摩擦、壓砸、燒燙傷,甚至抓傷、感染、潰瘍…難免造成傷口,妥善醫治照護,組織自行修復,傷口一段時日後多能癒合。癒合後的疤痕,若顏色淡淡、淺淺、表面平整,還能放心;就怕疤痕像蜈蚣突起來或不規則狀,不但醜、恐還影響皮膚機能。

很醜的疤痕有兩種,專業名詞叫『蟹足腫』或『肥厚性疤痕』。原因出在皮膚受傷後、身體組織過度反應,局部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增生及膠原蛋白(Collagen)過度生成。

『蟹足腫』,是纖維組織的增生,超過受傷的範圍,侵犯傷口旁正常的皮膚組織(疤痕形狀像蟹足一樣而得名),且不會自然消退,手術切除後仍容易再生。但『肥厚性疤痕』的範圍只限於受傷處,且隨時間會逐漸縮小、變軟。

這兩種疤痕均會造成美觀及功能上的障礙,常見病人因此求助外科醫師!新聞中也偶爾看到打耳洞、刺青、紋眉、刀傷、車禍傷口…等,變成外突的疤痕、甚至肉瘤的案例。

減少疤痕形成的方法,可由降低其所致的可能原因來著手。例如好發的特殊部位,如胸部、耳朵等,或有疤痕形成的基因體質。傷口感染或傷口癒合期太長,或處理傷口時有太大的張力,或不適合的縫合材質或方法等,均可能導致疤痕形成。

目前對疤痕處理的對策,方法有:病灶內類固醇注射,冷凍療法,雷射,放射治療,壓力衣,矽膠片加壓,均有醫師採用。除了單一治療,也有醫師採多種合併使用的治療。

當然,最迅速確實的處置方法,還是外科切除縫合或加植皮手術,日後再加矽膠片加壓或類固醇注射,幫病人妥善解決疤痕問題。

疤痕治療的方式非常多樣,建議跟醫師討論,針對疤痕的部位跟性質、審慎評估,採取適當的治療方針,求得最佳效果,跟疤痕說BYE BYE。

檢視詳圖

小傷口?大麻煩? 傷口護理馬虎不得!
只是破皮流血?擦擦優碘就好?
傷口太深 惡化更嚴重!
創傷 穿透真皮 深入皮下、筋膜破損
小撕裂傷 #延誤就醫? 緊急清創


李先生步履蹣跚,一跛一跛走進診間,抱怨自己不小心…前天工作時不慎右小腿撞到機台,只當是小傷口,自己擦擦優碘,沒想到後來傷口卻開始變黑(如圖一),周邊皮膚也出現瘀血情況,感覺傷口腫脹發熱、疼痛也愈來愈劇烈,才趕緊來醫院求助。

傷口外觀,雖只是1.5公分左右的撕裂傷,但經醫師診斷,已經有皮下血腫狀況,更糟糕是傷口內部筋膜破損,導致血塊積存在皮下組織,且週邊組織已經發炎。

醫師取得患者同意,執行清創手術(如圖二)。經清創後,皮下積存的血塊也都清理乾淨,但因為筋膜有破損,又進行筋膜縫合修補,皮下放置引流管、引流滲液(如圖三),引流管以Y型紗布覆蓋(如圖四),再以普通紗布覆蓋整體傷口,吸收過多滲液。

皮膚層次可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含筋膜和脂肪),此個案傷口與擦傷不同,擦傷傷口一般而言較淺層,大約傷害至表皮或到表淺真皮層。此個案傷口已突破皮下組織,甚至造成筋膜破損,這時候就必須掌握黃金治療時間,受傷當下8小時內進行縫合較妥,否則出血跟發炎會更惡化傷口。

然而病患延誤到院治療,故皮下組織殘積較多血塊,如再不進行清創,勢必導致發炎範圍蔓延更廣,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筋膜壞死,不僅影響傷口癒合,亦可能導致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考量清創後傷口仍有分泌物,避免滲液累積在皮下組織,置引流管引流滲液,加速傷口癒合。術後衛教病患,傷口可冰敷,以減輕疼痛、發炎反應與減少出血量,促進傷口癒合。並叮嚀每日返診換藥,觀察滲液量與性狀,正常情況約1週可先移除引流管,約10天可拆線。

醫師提醒!!!傷口有異狀、疼痛發炎,速就診,勿大意!

檢視詳圖

夏日炎炎 #糖尿病友 #保健消暑妙招
忌口?這麼熱!如何聰明透心涼?
聰明的糖友!您可以這樣做~
糖友小心喝!別誤踩地雷~
怎麼做? 怎樣健康不踩雷?
護理部 徐佳靖 營養師
糖友消暑小叮嚀


炎炎夏日,潛意識就是想來點透心涼的,來緩解體感的熱…不過路上玲瑯滿目的飲品及冰品店,對於想消暑的糖尿病朋友來說,真是陷阱不少!

★聰明的糖友!您可以這樣做~★

【無糖茶】無糖茶,不僅健康而且更消暑!前一天晚上把茶包放入冷開水中,放進冰箱製成冷泡茶,隔天就可以享用冰涼不膩口的無糖健康茶飲。另外,如果想要攝取更多的兒茶素,可使用熱泡再冰存的方式,熱水沖泡會釋放出茶葉中較多的兒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等茶水放涼後再放入冰箱保存。這樣的自製無糖糖飲,比市售的手搖飲更衛生健康,還更省荷包!

【木耳露、愛玉】木耳、愛玉提供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延緩飯後血糖的上升,還具有降低膽固醇等功能。若將煮熟的木耳、枸杞,冰鎮後再用調理機打成汁,加入代糖調味,就成為一道健康又解熱的養生飲品。小提醒!製作甜品時,建議少使用砂糖等精緻糖,它們會使糖尿病友的血糖波動過大。代糖是一種人工甜味劑,有甜味、卻不會影響血糖,糖友想吃甜、加代糖、更放心。

【仙草】一大塊的黑色仙草買回家,切塊切條、再加入大量熬煮好的糖水,就是古早味的消暑甜品!但對必須嚴格控制血糖的糖友,這樣吃、可不是明智之舉!建議買回來的仙草,還是以代糖調味,嚐到甜頭,又不影響血糖控制,糖友可以聰明吃甜解熱唷!

★糖友小心喝!別誤踩地雷~★

【果汁】 來一杯西瓜汁或綜合果汁,透心涼!但別忘了,果汁的GI值高,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市售的果汁大都額外加糖,面對冰涼果汁的誘惑,糖友很容易就喝過量,血糖飆高!打果汁常把果渣濾掉,水果中寶貴的纖維質、攝取到的也大幅減少!

【牛奶】 牛奶屬食物六大類中的乳品類,也是『升醣食物』的一項!不少人想補充營養又解渴消暑,把冰涼的鮮乳當開水喝,如果有糖尿病,這樣可不太聰明!小心牛奶喝多了,血糖無形中跟著升高!糖友適量喝,每天以最小瓶的紙盒鮮乳(240c.c.)為限。

【剉冰】 冰涼涼的剉冰,放上水果與煉乳,視覺與味覺都涼爽了!還是要提醒糖友,水果是升醣食物,一天2份已是上限。煉乳跟糖水更是高GI,建議吃剉冰時請店家糖水減量,盡量選擇愛玉、仙草這一類高纖又低GI的配料,聰明解饞消暑。

檢視詳圖

治療師老師、我不小心受傷了!
我的疼痛 該冰敷?還是熱敷?
淺談冰敷、熱敷的正確使用時機
◎ 復健部 ◎ 物理治療室 提供


物理治療門診時,最多患者困惑、也最常發問:『老師,我現在到底該冰敷?或者熱敷呢?』資訊發達,上網就可輕易查到很多復健相關的專業文章,但病人看完後,總還是霧煞煞,一知半解。
簡單說,剛受傷時,不管是扭傷、拉傷、撞傷、摔傷、瘀傷或是燒燙傷,這些急性期會出現的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受傷24~48小時內,都要『冰敷』!
▲ 為何要冰敷呢? 冰敷的作用,主要使患處表層冷卻,幫助血管收縮,讓發炎引發的紅、腫、熱、痛獲得控制,以期緩解患處青腫程度,減輕病人疼痛感。
▲ 冰敷使用方法 建議可將冰塊放入塑膠袋裡,加入少許的水,用毛巾包起來即可;市面上也很容易買到冰袋、冰枕,居家準備一套,隨時取用更方便。小提醒,冰敷時間10~20分鐘後、休息半小時;紅腫嚴重時,一天可反覆冰敷3~4次;冰敷中也要注意,若有刺痛感就要移開,以免造成凍傷。

接著2~3天後,仔細觀察患部,若觸摸皮膚不再有熱脹現象,便開始改用『熱敷』。
▲ 為何這時要改用熱敷呢? 因為『熱敷』可提升皮膚表層的溫度,使血管擴張,進而增加血液流量及循環效果,也能降低疼痛與不適感,同時減低水腫、瘀青。藉由熱力幫助、使患部血液循環更好,提供更多養分及保護原素,讓受傷的組織、獲得更有效率的修護癒合。
▲ 熱敷使用方法 家中備有定時控溫的電熱毯或熱水袋,都是熱敷好工具;用毛巾沾熱水、也可行。熱敷第一天、溫度約40~45度,觀察隔天是否有不舒服;若仍疼痛不適,則冰敷一天後隔天再熱敷;若無不舒服、可將溫度提升至55度以下,熱敷過程必須適時翻開檢測患部、同時散熱,以免敷太久不慎燙傷。

★熱敷時間與冰敷相同,10~20分鐘為宜,
每天可重複3~4次。★

最後,還是要提醒朋友們,『對的時機、做對的事』!正確使用冰敷與熱敷治療,方能有良好療效;一知半解、用錯了方法,不但好得更慢,還恐怕衍生其他問題。

治療師用淺顯易懂的解說,讓病人理解面對的疼痛或病症,也更了解後續該配合的治療細節;除了治療處置,治療師也常叮嚀『返家後需要再做哪些保養跟訓練』,兩相配合,協助病人儘早復元。任何疑惑,歡迎諮詢復健部專業治療師。

檢視詳圖

除了 美容除皺、隆鼻豐唇…
【玻尿酸】治療用途比您知道的更多
各部 關節、筋膜、肌腱 發炎腫痛…
★玻尿酸注射解圍~★
復健科.疼痛門診 吳明哲 醫師


「醫生呀,玻尿酸不是美容用的嗎?打臉皮除皺紋,或是貴婦打隆鼻跟豐唇,我女兒怎麼跟我說,可以打玻尿酸治關節疼痛?」醫師笑笑:「您也很愛水?醫美廣告看很多喔~」

除了醫美廣泛利用,玻尿酸注射,其實是潤滑跟消炎的好工具,在醫學上的應用範圍廣泛,可以用在組織的修復,手術防止沾黏,促進傷口癒合,以及關節炎及筋骨受傷的治療。

玻尿酸又稱為『透明質酸』,廣泛地存在人體各種組織中,平均每個人體內存在約16公克玻尿酸。醫療玻尿酸的來源,包括:從雞冠萃取,生物發酵,以及化學合成。它的保水性、可吸收性和潤滑性均佳,注射到患部,可起覆蓋及保護作用,減低磨損及退化,進而抑制發炎、緩解疼痛。注射一個療程,效果約可持續三到六個月,不痛、就不必吃止痛藥,避免腸胃副作用,病人更輕鬆。

復健科或疼痛科應用上,大家熟知就是玻尿酸注射、治療膝關節退化相關病症;但除了膝關節,它還能用在許多其他部位的關節問題。例如肩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足踝關節、手腕關節…甚至手指關節,都可以施打。但某些關節,必須搭配超音波導引,提高精準度,以有效注射入病灶位置。

除了關節炎,玻尿酸也是『軟組織傷害』理想的治療選項之一。例如,施打在足底筋膜、及上背筋膜等位置,有效處理筋膜炎問題,緩解病人疼痛;另外,它也能施打在『滑液囊』上,例如在肩部的滑液囊下針,注射玻尿酸,來處理肩膀疼痛問題。

現今也有研究,玻尿酸使用於神經週邊,來達成神經解套注射的效果。例如「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可參考玻尿酸注射,施打在發炎腫脹的「正中神經」週邊,達成解套減壓、緩解疼痛的效果。

可見,玻尿酸注射不只適用年長輩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許多急慢性疼痛的病人,也可以參考。特別是運動員或勞力工作者,肌肉跟關節需要頻繁且長時間使用的族群,過度使用,就容易導致關節跟肌腱過度磨損,也適合注射玻尿酸,作疼痛治療或預防保養。

門診詢問度最高,退化性關節炎疼痛的長輩,希望借助玻尿酸潤滑止痛。健保規定,玻尿酸給付條件:限經同一院所保守治療及一般藥物治療累計達6個月(含)以上均無效後,至未達需置換人工膝關節之標準且經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疼痛患者使用。臨床症狀與病歷資料須符合條件,核准給付。

玻尿酸治療,在診間就能注射,相當方便。長期關節或肌肉疼痛困擾,或玻尿酸治療相關疑問,想諮詢醫師,歡迎利用本院復健科疼痛門診,由教學醫院主任級醫師親自看診服務。

檢視詳圖

糖尿病控制 保持運動很重要!
勤作【有氧運動】、【阻抗型運動】
有利血糖控制& #併發症預防
落實飲食控制 兼顧運動 身心都健康
吳仁光醫師 ★給糖友的小叮嚀★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人需要適當的運動,以利於血糖控制與減少併發症。
▲ 對於糖尿病患,有氧運動的八大好處 包括:
1. 降低平均血糖
2. 控制體重¸更接近於理想範圍
3. 讓身體結實¸增加肌肉含量
4. 增強骨骼密度¸ 減少骨質疏鬆
5. 增加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保護心血管
6. 讓心情愉快
7. 增進睡眠品質
8. 增強抗壓性

▲ 每週數次【有氧運動】建議:3次/週 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包括:
1.游泳 2. 快走 3. 慢跑 4. 騎自行車
5. 跳繩 6. 其他運動:如網球、籃球等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細胞粒線體的密度、胰島素敏感性、增強心肺功能、增加心臟效能與輸出、調節免疫功能、改變血管的反應性、降低氧化酶的破壞等等機制。

若能加上適度的伸展運動,可以增益骨骼與肌肉的延展性,減少頸椎、腰椎酸痛與疲勞;開始適當的運動,並養成習慣,有利協助血糖控制、增益健康、減少併發症。

這些好處也對糖質代謝異常(前糖尿病)與懷孕期糖尿病有直接的幫忙,可減少這些疾病後續演變成糖尿病的機會。

對於糖尿病人,以往對於阻抗型運動,如重量訓練等,並不十分推薦。然而最近的證據都顯示:阻抗型運動,可以減少低血糖的併發症(許多糖尿病人、容易在運動中發生低血糖¸ 衍生不必要的併發症),對於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特別有用。

▲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它所帶來的好處包括:
1. 增加肌肉量,讓身體更為結實
2. 增加心肺體適能,降低血壓
3. 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4. 降低高血脂
5. 增強心理健康

前陣子梅雨一波接一波,馬上又進入夏日颱風季!多雨,天氣難測,但即使天氣不好,健康可沒有假期!建議您仍可室內,多作阻抗性與伸展性的運動,持續增強體力,也更有助您的身心健康。

檢視詳圖

清早起床、腳板一踩地板、就刺痛?
坐太久、搭長途車,腳跟強烈刺痛感?
運動、走動後,腳跟就疼痛?
恐怕有【#足底筋膜炎】困擾了!!!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與治療
復健科 #物理治療室 提供小叮嚀


【足底筋膜】是腳底的一片扇型筋膜組織,從腳跟延伸到五根腳趾,負責維持內側足弓的穩定,走路時會像橡皮筋一樣被拉開,提供行走時的彈力與扭力。

足底筋膜能維持足弓、穩定足踝、協助吸震,功能很重要。足底筋膜每天會因運動、產生微小撕裂傷,但血液攜帶的養分能提供修補,維持足底筋膜正常功能。

若退化或運動過度,肌肉、肌腱與韌帶不堪負荷,額外的衝擊力就轉到足底筋膜上;長時間被過度牽拉或受壓,筋膜恐喪失彈性與結構強度。若年紀增長、又無適當的運動訓練,周邊肌肉肌腱逐漸無力,足底筋膜的保護力不足,微細創傷持續累積,筋膜發炎、甚至纖維化,血液難以進入,自癒修補更困難,恐讓足底筋膜炎更惡化。

★ 足底筋膜炎症狀 ★

●早上起床腳著地,腳跟出現刺痛,走路後痛感緩解。
●久坐起身、行走過久,腳跟疼痛。
●腳掌大拇指向後扳,腳跟有痛感。

★ 足底筋膜發炎時的處置 ★

●劇痛時冰敷 ●適度休息、不久站
●避免提過重物品 ●減少衝擊性運動

症狀輕度或中度,醫師會建議口服消炎藥;搭配物理治療,如:熱療、電療、冰敷、肌力強化訓練、拉筋、按摩…等,降低疼痛、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癒合,增加軟組織延展度,並強化肌肉。

若發炎及疼痛嚴重,醫生處方、直接注射類固醇,阻止足底筋膜繼續發炎。若仍反覆發作,接受復健治療超過三個月也未好轉,則建議考慮【增生療法】或【體外震波】治療。

增生療法 (prolotherapy) 是針對疼痛根源精準注射,促使受傷的足底筋膜啟動修復。醫師以超音波影像導引、標定病灶,再採多點注射,將藥劑 (如:高濃度葡萄糖、PRP自體血漿血小板…等) 直接注射至足底筋膜與腳底跟骨相連處,刺激軟組織自行修復。

怕打針的患者,可試試體外震波治療!震波儀將高能量震波打到受損的足底筋膜,形成微破壞,喚起人體自然修復機制,提升病灶的血液循環、養分供應,修補筋膜與周邊軟組織,改善發炎,解決疼痛,是非侵入治療的好選擇。

★ 足底筋膜炎的好發族群 ★

●扁平足導致足部過度內翻 ●高足弓
●長時間運動造成的運動傷害
●足部負載過重,如:懷孕、肥胖、長時間站立、或工作常須搬運重物
●穿不適當的鞋子,如硬式平底鞋或高跟鞋

★ 足底筋膜炎預防方法 ★

●過度肥胖→應適度減重 ●愛穿高跟鞋→減少穿著時間
●久站足→適度休息 ●運動前的熱身下肢,運動後的伸展小腿

檢視詳圖

膝蓋腫脹?積水?千萬別輕忽
年輕、關節傷害!提早老化、報銷更快~
【創傷性關節炎】處置不當、後遺症麻煩
且聽本院 #復健科 #吳明哲醫師 案例分享


本院案例:男性年近30歲,從高處跳下,膝蓋腫痛,關節無法彎曲、不良於行,持續貼膏藥、甚至中醫推拿都無效,輾轉至本院找吳明哲醫師求診。

經高階超音波掃描,發現他膝關節內有明顯積液,吳醫師再以超音波導引抽吸,抽出45ml積血…處置後、男子膝關節活動角度明顯恢復,疼痛大幅緩解,行走功能也改善…但案情並未完結!

這是明顯的『創傷性關節炎』,常會伴隨有膝關節內部的損傷!這只是初步臨床處置,症狀與疼痛似乎好了一大半,但醫師經驗研判,安排患者再作膝關節核磁共振掃描,果然發現病人膝蓋內「半月板」及「十字韌帶」也伴隨有撕裂傷。

後續診治,除了原本安排的復健治療,病人也聽從吳醫師建議,接受更全面的超音波導引注射療法,包括PRP(自體血漿血小板)及玻尿酸注射於病灶處,經過數次療程,果然讓膝關節內的軟組織、獲得完整的修復效果。

吳明哲醫師提醒,嚴重的膝關節內部損傷、積液甚至血腫,還可能造成膝關節提早退化!臨床上常見青壯年患者,年紀輕輕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嚴重者甚至必須置換人工關節!原因包括:膝關節過度使用(如:粗重工作、運動耗損過度);曾經直接外傷傷害;還有不當的治療手段!如:注射類固醇幫膝關節止痛…(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會導致關節軟骨提早崩壞,已獲醫學文獻證實)。

此外,未適時接受治療,也是最傷膝關節、導致關節提早退化的大麻煩!若類似吳醫師診治這位年輕男性一樣,確定關節內積液積血、更得要周延地擬定計畫來治療!復健治療、維持關節活動及肌力;再佐以PRP及玻尿酸注射、修復損傷軟組織,才能讓受傷的關節恢復正常!

本院備有高階超音波檢查儀,由經驗豐富的教學醫院主任級醫師操作與親自治療,醫師從『疼痛專科』及『復健治療』、雙管齊下;若有關節積液或反覆性關節疼痛發作,千萬別再拖延、害關節提早退化報銷,趕緊來復健科門診諮詢並接受治療。

檢視詳圖

皮膚凸一塊? 摸起來時硬時軟?
粉瘤?脂肪瘤?病毒疣?腱鞘囊腫?
甭擔心!讓醫師判斷、是否切除,
這些都是門診常見的皮膚病灶手術
一般外科 吳國興 醫師 細說分明!!!


脂肪瘤和粉瘤有時外觀看起來很像,都是一顆圓形凸起的腫塊,容易令人混淆,但其實成因不太相同。

粉瘤的產生,可能是表皮受傷、導致毛囊的上皮細胞增生,而在皮膚下產生一個囊袋,皮脂腺分泌出的皮脂,以及代謝的角質,逐漸堆積在這個囊袋內,慢慢形成一個腫塊。

脂肪瘤是一種單純由脂肪所構成的腫瘤;通常在表皮下、及肌肉層之間慢慢長大,最後在體表造成一個突起。

兩者需要手術處理的原因都相似,例如美觀因素、腫瘤造成疼痛或影響正常活動。另外,粉瘤可能經常發炎感染、甚至化膿,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一勞永逸的處置,就是趁未發炎狀態下、直接手術摘除。

此外還有兩種門診常見、需要手術處理的病灶,就是「病毒疣」及「雞眼」。病毒疣,顧名思義、就是因病毒感染表皮或黏膜組織後,導致一個扁平或是略微隆起粗糙的丘疹或斑塊,因此有一定的傳染性。

雞眼則是物理性摩擦、造成角質異常增生,常會造成患部疼痛難耐、影響行動。

兩者處理方式類似:包括冷凍治療、外用藥劑及手術切除等,建議尋求專業外科或皮膚科醫師作正確診斷,並提供治療建議。

腱鞘囊腫,俗稱「筋瘤」,可能的原因包括:重複性的手部關節或腳踝關節運動,肌腱在腱鞘中過度頻繁滑動;關節囊周圍結締組織退化病變;以及關節及腱鞘受傷後、腱鞘撕裂膨出等,結果形成一個充滿果凍狀黏液的囊腫,外表摸起來是硬的,但患者常反映,囊腫時大時小,甚至突然隱形,一段時間又凸出來。

通常腱鞘囊腫若是無痛、醫師會建議持續觀察;但若囊腫太大,或壓迫到周圍組織、甚至神經,產生疼痛,就建議積極處理。處置的方法,可單純用注射的空針筒、將囊腫內液體抽出,皮膚的突出立馬消退,但這種方式並未將整個囊腫摘除,復發機率頗高。若採取外科手術,將囊腫完整取出移除,相對就可以大幅減少復發的機率。

檢視詳圖

足底筋膜炎…困擾您嗎?
早上起床、腳板碰到地板、就像踩到碎玻璃?
腳跟一陣劇痛,走動一下又緩解…
坐太久、或搭長途車,突然起身,腳跟強烈刺痛感?
或是運動、走動後,腳跟就疼痛?
試試把腳掌大拇指往後扳,腳跟馬上疼痛?
這些都是【足底筋膜炎】常見的症狀!


復健科常見病人,足底筋膜因過度運動、不當使用,或退化問題,無法發揮緩衝效果,導致發炎、腫脹、疼痛問題!如何促進損傷組織癒合、增強肌力、恢復柔軟度,是擺脫足底筋膜炎的重要方向!除了復健治療,居家保養運動也很重要。來看看資深物理治療師、給我們示範幾個簡單的運動!


★足底按摩運動
一般我們足底筋膜疼痛、都是在足跟的地方 往前伸展!我們先準備一顆球,乒乓球、或網球…都可以,把腳跟抬高!踩在球的上面、讓球在腳掌上前後滾動,從足跟往前… 前後地按摩~腳板的腳趾…可以往上、翹起來!作來回地、深層按摩~時間大概可以一分鐘左右,有空就多按摩。

★足底筋膜牽拉運動
準備一個彈力帶,然後二三四五腳趾、踩在彈力帶上面,手抓彈力帶、往上用力拉緊,讓腳趾提拉放鬆!放鬆之後,拉一下彈力帶,同時我們二三四五腳趾、用力往下踩,停五秒鐘的時間!然後腳趾再放鬆、回來原來地方,好了,再往下踩,一樣停五秒鐘的時間!一樣完畢再回來,反覆拉彈力帶與腳趾踩踏,這是訓練我們足底筋膜力量的 腳部牽拉運動。

★抓毛巾運動
現在作第三個動作~我們的腳跟不離地,五個腳趾頭用力,抓握毛巾… 腳趾向內推擠…停五秒鐘的時間!好!放鬆回來,再作第二次 ~ 完成、放鬆回來,反覆做,這個動作停五秒鐘,做10次到15次! 一天大概三回合。

★小腿後側肌肉訓練
雙手貼牆面 ,腳尖貼著牆面,身體往牆面靠近~ 腳趾也貼著牆面,然後身體往牆面靠近!感覺小腿筋有做到延展的動作之後 …停十秒鐘!回來到原來的地方;這個動作是伸展小腿肌… 再一次 、往牆面靠近 ,停10秒鐘的時間!好!慢慢回來。這個動作一樣做10次到15次 一天3回合。以上的動作一天訓練三次,可增加足部血液循環跟肌肉力量,強化自我修復力。





Music From:
Lucid Dreamer by Spazz Cardigan YouTube音樂庫: https://www.youtube.com/audiolibrary_... 作者其他背景音樂作品播放清單:

檢視詳圖


#五十肩、#抬手就痛?
#肩痛、#上背痛…推拿也無效?
怕開刀、怕打針?一拖再拖?
【#體外震波治療】搞定 #難治的肩痛

來聽聽 #復健科 #吳明哲醫師 治療好的案例

50歲的媒體工作者,右肩長年受疼痛所苦,卻因採訪工作繁忙,無暇接受完整治療…一痛、就貼膏藥、沒效;上國術館推拿、仍反覆發作;一日拖一日,肩痛漸漸惡化…

這陣子更痛到影響工作,整個右肩膀緊繃發脹,肢體一動就痛;休息、睡覺,更慘!還會間歇性的抽痛;推拿多日、不但沒好轉,疼痛跟緊繃感愈來愈嚴重,連想抬高右肩、都痛到動不了…這時才驚覺大事不妙!輾轉透過朋友介紹,來本院疼痛門診求助。

復健科吳明哲醫師一檢查,他肩膀活動角度已明顯受限,抬肩還會發出喀啦喀啦悶響,有『五十肩』的典型症狀(肩部沾黏性關節囊炎);發炎疼痛拖久了,還衍生嚴重的肩部及上背部肌筋膜炎;肩內多處肌腱及支持的韌帶、也受損,得休息及復健,讓軟組織再生修復、才能不痛。

媒體大哥表示,工作繁忙、還要採訪突發新聞,恐怕很難騰出固定時間作復健或治療;曾經探問過『增生療法』的注射治療,但自己疼痛範圍這麼大,恐怕得挨上許多針,還必須深入受損的深層肌腱…實在太怕打針,他猶豫不決…『難道沒有其他治療的選擇嗎?』吳明哲醫師考量病人狀況,建議他改作『體外震波治療』!同時治療五十肩、肩內肌腱與上背的筋膜炎問題。

吳醫師解釋,體外震波、是「非侵入性治療」,疼痛感也比注射治療輕很多。震波打擊到病灶或痛點、會有痠麻感,一般人都可接受的程度!施打震波後、病人能立即感受疼痛改善;且施打後的6~8週內,病灶啟動自癒,仍會持續修補受傷的軟組織;震波可每週施打一次,通常3~5次療程,原本惱人的長期疼痛都能有改善解決。

值得一提,醫療用震波儀,分為「發散式」跟「聚焦式」兩種,聚焦式的震波、可直達更深層的病灶,特別適合筋骨疼痛所苦、又沒時間作復健、更害怕打針的病人!另外,有糖尿病、腎臟病,或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的病人,本身又有筋骨疼痛或關節退化引起的軟組織磨損疼痛,醫師不建議增生注射療法,這時,震波治療、就是這類病人緩解疼痛又兼顧修復效果的好選擇!

幾次體外震波治療,媒體大哥回診很開心,表示原本的肩痛、上背痛,改善很明顯;吳醫師叮嚀,工作忙不是藉口,後續再乖乖回來作完療程,應該就能不藥而癒,擺脫長期的肩痛困擾。

鄉親有長期治不好的肩痛、筋骨痛,建議利用本院復健科的疼痛門診;本院採用高解析度超音波檢查機,及德國進口聚焦式體外震波治療儀,由教學醫院級主任醫師,親自為病人檢查與治療。有病有痛、千萬別拖,盡早治療、才不會惡化到難以處理。

檢視詳圖

腸胃不適、噁心腹瀉 不吃、讓腸胃休息?錯錯錯!
清淡、不油、少量多餐、補充電解質
營養到位、體力到位 加速復元
文 / 護理部 營養師 徐佳靖


過年大魚大肉、生冷不忌,不光熱量超標,不少鄉親還吃壞肚子!春節照常門診,腸胃不舒服來求診的病人、幾乎占了四成!
加上流行性感冒肆虐,流感高峰期,許多患者也伴隨腸胃炎、腸胃不適症狀、甚至上吐下瀉;還有人不幸感染諾羅病毒,嚴重感冒症狀折騰不說,腹瀉不止,廁所跑不停,肚子咕嚕咕嚕絞個沒完沒了…
但生病了、營養還是得補充,才有本錢對抗病毒、恢復體力!腸胃炎或腸胃不舒服,如何飲食?且聽營養師貼心建議:

【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上吐下瀉,電解質與水分會隨著拉肚子或嘔吐而大量流失,容易造成脫水。此時可飲用電解質水或運動飲料(運動飲料建議稀釋!運動飲料:水 = 2:1)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切記!在急性腸胃炎期間、要格外留意病人的脫水的現象!如:嘴唇乾燥、尿量減少、高燒不退、活動力減低、手腳冰冷、昏睡、抽筋等現象,若情況嚴重或有疑問,快找醫師諮詢或就診。

【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吃了就拉,不如不要進食?乾脆順便讓腸胃休息,說不定好得更快?這些恐怕都是錯誤觀念!腸胃不適,仍然建議適量進食,否則沒有營養跟熱量來強化體力、如何對抗病毒?飲食宜以「清淡」、「不油膩」、與「少量多餐」為基本原則;怎麼吃?其中碳水化合物類,如:白稀飯、吐司、蘇打餅乾…等,就是很適合補充能量、又不會造成腸胃負擔的食物;另外應先避免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因為高纖維蔬果、容易刺激仍處於虛弱狀態的腸胃道。避免進食後的噁心感、造成想嘔吐,建議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則進食,不讓腸胃道負擔過大、也可減低噁心不適。上吐下瀉的狀況改善後,可以少量增加蛋白質的食物,如蒸蛋、魚肉、雞胸肉等,也幫身體儲備自行修復的能量。

檢視詳圖

服藥習慣不良 小心胃潰瘍、胃出血
吞藥喝水少?吞完就躺平? 胃、很受傷!
文/肝膽腸胃科 溫奕志 醫師


感冒,醫師開的藥,囫圇吞了、只配一小口開水…這漫不經心吞藥動作,竟害一個年輕人胃出血!肝膽腸胃科溫奕志醫師,聊起這個親身診治的案例!
這是一名21歲的男大生,感冒來看診拿藥。感冒藥飯後服用、很聽話;但吞藥卻只配一小口開水,立馬又躺回床上滑手機…隔天突然胸痛、胃痛劇烈,回診檢查、竟然胃潰瘍出血!內視鏡緊急止血,返家後按時服用胃乳,才逐漸控制。

溫醫師表示,病人平常就不愛喝水,感冒藥裡,如消炎藥、化痰藥大多偏酸性;服藥時只喝一點水,藥劑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嚴重就導致胃潰瘍!

每到冬天,低溫、免疫力下降,一般感冒的、感染流感的,求診人數飆升。感冒吃藥、緩解症狀、很平常!但藥物服用習慣若不正確,反而吞藥吞出問題!其中又以消炎止痛藥、引起消化性潰瘍,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除了感冒外,其他如:筋骨痠痛、關節炎、牙痛等疼痛狀況,醫師常會開消炎、止痛藥,也確實讓患者疼痛舒緩不少;但麻煩是,這類止痛藥、會降低胃本身的保護力,使一些胃功能原本就不好的患者、更容易誘發發炎或潰瘍!

另種狀況,是藥物本身、容易刺激胃黏膜、造成傷害,若吞藥時水喝得不夠多,吃完藥又馬上躺平,藥物很可能會黏著在胃壁或食道壁,造成嚴重潰瘍。

若發現服用這類藥物後,胃不舒服,解出黑色大便,甚至嘔吐時,還發現有血塊或鮮血,就應儘速至腸胃科門診或掛急診,進一步的治療!記住、就診前最好已經空腹八小時,以便醫師儘快進行內視鏡檢查與治療。

如何預防藥物引發的潰瘍?首先,非必要、少用消炎止痛藥劑;亂買成藥服用、更不妥;使用這類藥物,記得飯後服用;吞藥時配足量的開水,至少200c.c.;別用茶、咖啡或含糖飲料代替開水吞藥。吃完藥30分鐘後才能躺平,避免藥物黏著在腸胃壁上,引發潰瘍或出血。以藥治病,正確使用藥物才是王道。

檢視詳圖

不打網球、也常見的網球肘!
肱骨外上踝炎 自我復健日常小運動
文∕ 復健科 治療師 高志然


網球肘,常見於網球玩家或選手!因為反覆的反手拍擊球,前臂肌腱、長時間反覆收縮,運動過度或用力不當,就容易拉傷或疲勞性的發炎脹痛,稱為『網球肘』!

手肘外上髁的伸腕肌群,容易因重複性或突發性收縮,導致骨膜及肌肉發炎,患處通常會發熱、腫脹和疼痛。

但不打網球、也會網球肘?工作時常需要前臂旋轉用力、反覆敲打、或提舉重物的人,也是網球肘的高好發族群!如:廚師、搬運工、油漆工、物流司機、餐飲服務員…,另外,門診也常見抱小孩、或炒菜的家庭主婦,操持家務、造成網球肘來求診。

診斷出網球肘,自己能怎麼緩解脹痛?且看物理治療師示範自主運動的小撇步!仔細看、跟著做喔!

前臂肌肉肌力訓練:加強肌肉力量,預防網球肘症狀重複發作。
a.握瓶肌力訓練:將前臂置於桌面上,手掌垂出桌緣,手掌朝下,手握住裝水寶特瓶(依個案狀況調整重量),由手腕下垂至手腕上抬,停5-10秒然後緩慢放鬆至手腕下垂。一天2回,每回10-20次。
b. 抓球肌力訓練:將前臂置於桌面上,手掌朝上握住彈力球,慢慢捏緊彈力球5-10秒再放鬆。一天2回,每回10-20次。
自主肌肉牽拉:拉筋運動可改善肌肉與肌腱柔軟度,避免沾黏。
牽拉的動作:患側手肘伸直手掌朝下,另一手握住患側手掌,將手掌往掌側下壓,直到感覺前臂緊繃,停10-15秒後放鬆。一天早晚各1回,每回2-3次。

網球肘常因慢性勞損所致,若沒有適當冶療,疼痛加劇,發炎的軟組織還可能擠壓神經和周邊肌肉,導致神經和肌肉萎縮,提早退化、影響活動能力。最好暫停肌肉操勞的工作或運動,求助醫師並接受專業復健治療,平日多做保養運動,緩解發炎脹痛,以免網球肘反覆發作、繼續惡化。

Zoom by Vibe Tracks YouTube音樂庫: https://www.youtube.com/audiolibrary_... 作者其他背景音樂作品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檢視詳圖

一覺醒來、單邊耳朵突然聽不見?
氣溫驟降、小心『耳中風』!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三高族群
代謝差 血液循環不佳的長輩 留意!!!
文/ #耳鼻喉科 #陳敏隆醫師


耳鼻喉科診間外,等候已久的阿嬤、一聽到叫號輪到自己,急忙衝進來…『醫師啊,拜託咧!快幫我看看!昨天一起床、我右邊耳朵怎麼突然就聽不到了!休息一天一夜,還是沒好!現在只剩左邊能聽,我會不會耳聾了?怎麼辦呀?』
阿嬤體態微胖,血壓高、血糖也高;耳朵沒外傷、也沒受噪音傷害,一覺醒來、耳朵突發性的「單側聽力喪失」,醫師先安撫阿嬤,再安排她作「聽力檢查」,沒多久,聽力師送來檢查數據跟曲線圖,醫師細看後研判,阿嬤很可能是『耳中風』…
阿嬤一聽驚呆了!耳朵也會中風?醫師趕緊安慰加解釋,醫學名稱叫「耳中風」,但其實跟「腦中風」完全無關,不必嚇自己!而且阿嬤早早就來治療,聽力還有得救!
本院耳鼻喉科陳敏隆醫師解釋,耳中風、通常是『突發』的『單側』聽力喪失,從耳朵內外、甚至內視鏡也看不出來,必須請聽力師作詳細檢查、把數據繪出圖表,找出聽力受損的音頻、程度,醫師才有研判依據!醫界定義:若接連3天,持續3個音頻、超過30分貝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就屬「突發性耳聾」。
確定耳中風、突發性聽力喪失,『儘速治療』、非常重要!陳敏隆醫師表示,耳中風發作後,『一週內是治療黃金期』。臨床主要以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多數病人聽力能逐漸復原!也有醫師輔以高壓氧或血漿擴張劑醫治。但就怕拖延兩週以上不治療,聽力受損惡化、甚至永久性耳聾…
臨床發現,耳中風跟病毒感染、血管阻塞、內耳淋巴腫脹、或是腦部腫瘤有關;天氣變化也要注意!冬天氣溫驟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族群』,代謝功能跟血液循環不佳的中老年人,耳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若耳中風接受類固醇治療,血糖可能因用藥而飆高,醫師必須評估狀況,隨時調整劑量,通常會安排住院治療!
耳中風雖不像腦中風可能有致命危險,但一樣是急症,須速戰速決!儘早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對症下藥。最怕病人鴕鳥心態、以為休息幾天自然會好,錯失治療黃金期,聽力傷害救不回來,終生聽不到、就後悔莫及。

檢視詳圖

「醫生啊,我膝蓋不舒服,
上樓梯沒力,下樓梯膝蓋更痛。」
「醫師,我不敢蹲,蹲了站不起來。」
門診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這些都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典型症狀。

【退化性膝關節炎 成因與治療】
且聽 #骨外科 #陳宗成醫師 說分明!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人,女性比男性多。通常兩側膝關節都會發生,但病變程度不一定一樣。膝關節不只有軟骨磨損問題,還有膝關節組織肌肉的問題,如髕腱炎、膝關節皺襞發炎、痛風性關節炎…等。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
隨年紀增長,關節腔內「玻尿酸」分子會開始解體變短,濃度也逐漸降低,是退化現象。因此膝關節腔注射「玻尿酸」,作用就像替生鏽的齒輪上油,增加潤滑以防止肌腱黏著,避免關節攣縮,增進關節活動範圍。
玻尿酸治療,跟一般消炎藥劑比較、止痛作用要慢一些,但持續效果比較久。一個療程要三次,每週一次膝關節注射。起初注射完的前一、二週、可能並沒感覺很大的改善,之後效果才會越來越顯著。打完玻尿酸的保護力可達半年、甚至一年之久。
增生療法,退化性膝關節炎產生膝關節組織肌肉的問題,增生療法是不錯的選擇。增生治療注射的是「高濃度葡萄糖」,利用物理特性,引發局部發炎反應,刺激組織產生生長因子,達到自我修護的功能。增生療法藉由刺激身體軟組織 (包括肌腱、韌帶、肌肉纖維及關節軟骨)產生修復,緩解病人疼痛、增強軟組織強度、增加肌筋膜功能。
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注射,目前最夯的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在嚴重度未達開刀換關節之前,使用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注射、確實是最佳選項。但PRP注射成本較高,健保尚不給付,需自費使用;若經口服止痛消炎藥、類固醇注射或增生療法無效,可考慮PRP注射。
退化關節炎成因眾多,本院骨科治療團隊、醫師臨床經驗豐富,細心為鄉親診斷,建議妥適的治療策略,才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

檢視詳圖

火燒心、溢赤酸…又來了?
淺談【#逆流性食道炎】
《醫師小叮嚀》
#肝膽腸胃科 #溫奕志醫師
告訴您 如何避免 #胃食道逆流 發作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常看電視,您可能也注意過某個知名胃藥的系列廣告,帥哥或美女廣告演員的這句經典台詞。

的確,現代人經常會寄情一杯香醇的咖啡,享受一下生活中優雅,一天當中的小確幸;網路文章或是傳播媒體,更常有專家學者大力宣揚咖啡的好處,似乎掀起「喝咖啡」是一種感性又健康的國民生活時尚。

但喝咖啡、真的利多於弊嗎?恐怕也得看人喝!雖然咖啡也有不少好處,但咖啡因卻不是人人適合攝取的!它可能引發部分人的賁門放鬆,因而導致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發炎。

俗稱胃食道逆流的【逆流性食道炎】,起因常與我們的飲食有關。除了咖啡,巧克力、茶、辛辣、油炸等食物,也容易引發胃酸逆流;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飯後平躺、吃宵夜等等,也很容易讓人產生逆流性食道炎。

一旦發生了『火燒心、溢赤酸』的狀況,可以至腸胃科門診求助。但有些患者、可能不會出現火燒心與溢赤酸的典型症狀,他們求診時、陳述的大都是胸悶、胃痛、喉嚨有異物感,或是慢性咳嗽等症狀,壓根沒懷疑到、問題可能出在胃食道;這需要有經驗的醫師進行判斷,或接受內視鏡檢查,方能確診。

解決逆流性食道炎的關鍵,在於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只接受藥物治療、雖然能緩解不適,但習慣沒改變,逆流症狀跟發炎問題仍然可能一再發生;時間久了、還可能再惡化,演變成【巴瑞氏食道症】或【惡性腫瘤病變】,不可不慎!

檢視詳圖

愛聳肩、常轉頸、拉背肌?
肩胛上背…還是痛 求醫仍治不好!
肩頸反覆疼痛?找對源頭、有效治療!
◎ 文/復健科 吳明哲 醫師


常聽長輩說俗諺『胛心痛難治』、或中醫常講『病入膏肓』,指的就是難治又惱人的『肩胛上背痛』!病人常接受了許多民俗治療、服藥、按摩、針灸,耗費許多時間與金錢,疼痛仍得不到持續的緩減跟治癒。

為何肩胛上背痛、治療效果不佳?復健科吳明哲醫師發現,問題大都出在:搞錯了治療方向!例如:肩胛部位正發生疼痛的位置、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病灶所在!肩胛上背處的疼痛根源、臨床最常見多是由『頸椎』而來的!例如「頸椎小關節面」病變、導致的轉移痛;頸椎受外傷後或退化,「椎間盤突出」衍生的神經根壓迫病變、造成疼痛。這類病因的肩胛上背痛,就必須針對頸椎的病灶,或作增生注射治療,或作神經根的注射,才能有效地處理掉疼痛問題!

另外,肩胛上背處有許多神經支配,包括:背肩胛神經、脊髓副神經、腋神經、鎖骨上神經與棘上神經。常見這些神經因不當受壓迫、或受傷發炎,就產生疼痛症狀!想有效處理這些神經的病變,則需藉由「神經解套注射」或「神經旁注射」,才能精準治療。坊間的針灸、按摩或止痛藥,無法有效處理這類神經性疼痛。

此外,肩胛上背痛的常見原因,還有『肌筋膜疼痛』問題!因為姿勢不良、受傷或過度使用,造成肌筋膜的病變。病人身上可以摸到『索帶』,在索帶上也會有造成疼痛的激痛點!按壓激痛點,病人有明顯疼痛反應;但這類疼痛,也會有轉移痛,所以病人感覺痛的位置、卻不一定是正確的病灶所在。

若肌筋膜疼痛已慢性惡化,一般藥物、按摩、針灸,治療效果皆不理想,因為肌筋膜的沾黏已經太厲害、太緊繃。有效的處理方式,就是找到致病的激痛點注射,或是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筋膜剝離注射」,分開沾黏的筋膜層。

透過吳明哲醫師分析,更認識到胛上背痛的病因,可能包括頸椎問題、神經壓迫、椎間盤突出或肌筋膜病變…等,轉移痛又容易干擾病人,找錯方向、治錯部位!要避免花冤枉錢又白挨痛,脫離疼痛苦海、得借助醫師的臨床經驗!

本院由經驗豐富的教學醫院主任醫師、親自診治,協助鄉親擺脫
惱人的肩胛痛跟上背痛,歡迎諮詢,找對方向、作正確的治療!

檢視詳圖

五十肩?!轉臂、梳頭、穿衣… 好痛!
不想打類固醇?手術、又怕怕?
#非手術治療 新選項
【#超音波導引肩關節囊擴張術】
對付『#頑固型五十肩』
文/ 復健科 吳明哲醫師


【五十肩、常見又惱人!】
『#沾黏性關節炎』、俗稱 #五十肩。病人肩關節跟上肢活動角度受限、還伴隨劇痛;往上舉無法梳頭或抓背,往下動作無法擦屁股,就連穿衣服都變困難。就連休息時與睡眠中也常疼痛發作,病人夜不能眠,甚至因此憂鬱。

本院復健科吳明哲醫師提醒,五十肩若不積極治療,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肩關節永久性傷害,甚至演變成 #頑固型五十肩。

【關節囊擴張術 手術之外的選項】
復健治療成效不佳的「頑固型五十肩」,或不願意手術的患者,有新的治療選項–「#關節囊擴張術」。方法是將關節囊擴張劑、注射至肩關節內,撐開緊縮、甚至已纖維化的關節囊,恢復肩關節活動角度、並緩解疼痛。使用的關節囊擴張劑種類與劑量,需根據病患病情;近期的研究顯示,搭配肩關節的玻尿酸注射,對緩解五十肩疼痛與改善活動角度,效果更佳。

【超音波導引關節囊擴張術、『頑固型五十肩』治療新利器】
吳明哲醫師解釋,肩關節囊擴張術的兩大關鍵、是『準確的注射位置』與『適當的劑量』。新式的『#超音波導引關節囊擴張術』,醫師透過直接影像,先標定注射的位置;下針後、還能即時調整進針方向,確定針頭到達病灶處、才推送擴張藥劑!大大提高注射的精確度,不必擔心針頭誤傷其他關節組織。不需麻醉、也不必進開刀房,在診間即可實施。

一般的五十肩,約需接受1~3次注射治療,每次注射後、肩關節活動角度約改善15~30度,每次注射的間隔為兩星期;對於糖尿病、或五十肩病程已久,關節囊纖維化情形嚴重的患者,則可能需要較多次的治療。注射後若再搭配復健物理治療、居家運動與肩部肌力訓練,效果又會更好。

『#超音波導引關節囊擴張術』可大幅縮短五十肩的病程時間,並快速緩解疼痛。本院有 #豐富經驗 的 #教學醫院主任級醫師,為肩痛所苦的朋友、評估並實施這項創新療法,有五十肩困擾的鄉親、可來諮詢。因目前 #健保不給付,需 #自費 治療。

檢視詳圖

【疝氣】不治療 可能會「卡住」喔!
不痛不理?怕開刀?拖延?
惡化成『嵌頓疝氣』、卡住壞死更麻煩!
聽醫師的話,該治就治、該開刀就別再拖~
【一般外科 張伍泰醫師】醫師小叮嚀



『醫師、我下腹的腫塊好像變硬了!很痛,一整天都不舒服!怎麼辦?』

58歲的吳先生,前陣子、下腹腫,來門診檢查、發現是「腹股溝疝氣」、就是俗稱的「脫腸」。

這次再求診、再檢查,確診是『疝氣卡住』!所幸平躺、讓醫師手法按壓,疝氣腫塊才慢慢消了下去,吳先生也嚇到了,這才願意跟醫師預約時間,作疝氣修補手術。

「腹股溝疝氣」門診很常見,大人、小孩都可能發生,男性多於女性,成人的發生機率大約是6%。症狀是下腹的腹股溝處會有凸出、軟軟的腫塊,平常並不會疼痛、不舒服,但咳嗽用力、突出的腫塊就變得更明顯,平躺、休息,會消失不見。

疝氣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先天腹股溝內環未閉合,或年紀大了、腹壁鬆弛,在某些情況下(如:咳嗽、搬重、便祕、小便困難、腹水…等)腹部壓力突然增大,導致腹腔內的東西,經由鬆弛的腹壁、或未閉合的內環處,往外突出。

突出的腫塊是一個疝氣囊,內容物就是腹腔內掉下來的東西!可能是腸子、網膜、脂肪、卵巢、腹水、闌尾、甚至是腹腔內的異物。

突出的腫塊,一般人可能沒感覺不舒服,不特別去理它,但有一種情況,就是腹部突然一下很大的壓力、導致腹腔內的東西被擠壓出來,而出口又太緊,可能導致跑出去的東西無法自動縮回;又因為出口太緊、卡住而影響血流供應,導致突出物腫脹、缺血、壞死…等一連串變化。卡住的東西就形成硬塊,造成疼痛,無法推回去,就是『疝氣卡住』,醫學上稱為『嵌頓疝氣』。

『嵌頓疝氣』是需要緊急手術的。因為卡住的東西可能因為時間拖太久,導致突出物缺血壞死,如果突出物是腸子,可能就需要切除壞死的腸子,再作吻合手術。

而一般的疝氣是常規手術,門診排定時間,作好準備,當天再來手術,術後觀察一天即可出院回家。如果疝氣拖到變成『嵌頓疝氣』,需要作腸子切除的話,術後恢復時間可能要一星期以上,術後傷口疼痛、及傷口感染的機率,也會增加很多!所以、疝氣(脫腸)最好及早手術處理,拖到『嵌頓疝氣』還是得挨一刀,腹膜感染惡化,更危險、更受罪。